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着力点
浏览量:
添加时间:2015-12-07 11:08:33

     

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着力点

2015921  作者:刘建华 陈芳  文章来源:中国高等教育

应理性看待新形势下青年教师师德建设面临的困境和问题。

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工作正面临着来自网络与新媒体的挑战。

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客观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青年教师作为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活跃在教学、科研和学生工作一线,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生力军,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情操更直接地影响着青年学生“三观”的养成,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示范引导作用。然而,在多元文化并存和新媒体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部分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状况受到了一定冲击,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度有所弱化,在个别青年教师身上甚至出现了师德失范现象。对此,各高校应理性看待新形势下青年教师师德建设面临的困境和问题,积极应对,优化策略,通过筑牢思想根基、营造氛围、加强制度保障,来切实提升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实效。

 

一、以文化多样性为特征的新环境对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提出新挑战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快,高校青年教师所面临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和工作环境均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以文化多样性为特征的新环境对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观念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进而影响到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具体来说,新形势下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主要面临以下三个挑战:

(一)西方价值观念的渗透入侵

高校是多种思想与信息交汇的中心,是东西方价值观念碰撞的主战场,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全球化速度的加快,西方各种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不断通过各种各样的媒介大规模涌入我国高校。相比于老教师,高校青年教师往往社会阅历较浅,理论功底较薄,鉴别能力不高,导致其在面临西方“普世价值观”、“历史虚无主义”等意识形态的入侵渗透时易产生动摇,进而影响到自身的价值判断、文化取向和行为选择。西方价值观念的渗透,在一定程度上削弱高校青年教师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这一问题值得高度关注。

(二)社会转型期间腐朽思想的滋生蔓延

当下,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过程中,社会经济结构、文化形态和价值观念等方面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也必然会带来一系列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并滋生出一定的腐朽思想和享乐思想。一些思想不够坚定、意志品质较薄弱的高校青年教师在多种诉求的相互碰撞和不同声音的交集中就容易受到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等腐朽思想的侵蚀和危害,从而使一些高校青年教师出现了思想境界滑坡、价值追求异化和道德行为失范等问题,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其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还间接导致了诸如收受贿赂、学术不端等严重师德问题的发生。

(三)新媒体舆论的高离散倾向

高校青年教师本身理论视野广阔,学术思维活跃,易接受新鲜事物,且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比较高。而在复杂多变的新媒体舆论中,一些社会问题和社会事端容易被聚合、放大和激化,这些言论观点会严重扰乱青年教师的思想观念,影响其价值判断和实践选择。除此之外,网络媒体信息的高度离散化倾向,对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追求的思想认识一致、价值观念整合目标带来了明显的负面影响。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工作正面临着来自网络与新媒体的极大挑战。

二、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存在“不愿抓”、“不善抓”和“抓不好”三个困境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客观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是,由于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面临着来自多方的严峻挑战,再加上师德建设工作长期以来形成的惯性思维和尚不完备的机制体制,部分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工作十分乏力,工作效果不甚理想,面临诸多困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不愿抓

部分高校对于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存在青年教师师德工作用心用力不够等问题。具体而言,一是没有深刻认识到师德建设在全面深入贯彻中央“立德树人”目标中的决定性作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师德为范,学高身正的教师队伍是立德树人成败的关键。有的高校对此认识不到位,没有将这项工作摆在应有的位置,还有很多高校意识到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但往往停留在宣传号召层面,没有出硬招、动真格,下大功夫抓落实,也就无从抓出成效。二是对当前严峻的意识形态斗争形势分析不透彻。意识形态工作直接关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高校作为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是敌对势力进行思想渗透的主攻目标,而青年师生恰恰是敌对势力进行渗透分化的重点人群,但有些高校对当前的严峻形势认识不足,忽略了意识形态斗争的严峻性和重要性。三是对当前高校青年教师师德现状把握不准。虽然当前高校青年教师的整体师德状况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部分青年教师依然存在不良师德失范行为,有些高校对于青年教师的师德现状过于乐观,便从意识上松懈了对师德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总而言之,如果高校不能正视纷繁复杂的新形势,从根本上将师德工作重视起来,则会严重影响高校教师整体形象和高等教育办学质量。

(二)不善抓

灵活多样的师德建设方法是有效提高师德水平的关键,必须有指向性的针对青年教师群体开展师德培育工作。当前部分高校在开展青年教师师德培育工作时,在方式方法上存在内容陈旧、形式单一、手段落后等问题,缺乏创新和改变,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教育内容上,连贯性较差,不能系统化、体系化地将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形势政策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青年教师的师德教育中。其次,在教育方式上,师德教育往往采用教师单方面讲授的传统形式,忽视了实践教育和人文教育对青年教师的感召熏陶作用,不能很好地调动青年教师的主体积极性,更难于激发他们对于师德修养的主体意识。最后,在教育载体上,很多高校不善于抓住信息技术带来的新机遇,没能很好地利用网络载体与新媒体技术,丧失了构筑网络培育阵地的先机。

(三)抓不好

由于部分高校在师德建设工作前期的工作意识和工作方法上都存在一定问题,因此师德建设的效果也往往达不到预期水平。具体来说,一是制度不完善。有的高校尚未建立起针对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制度体系,使这项工作无章可循,无规可依,大大削弱了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工作的规范性,在出现师德失范现象时也难以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和制度依循。二是操作性不强。尽管有的高校制定了师德规范,但由于规范内容过于笼统而不够具体,过于宏观而不够细化,使得制度规范缺乏可操作性,仅仅停留在书面形式,难以真正转化为制度力量,发挥制度作用。三是没形成师德建设各环节间的合力。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工作内容广、涉及面宽、人员多,牵一发而动全身,做好这项工作需要领导高度重视、相关部门齐抓共管。

三、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应筑牢思想根基

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工作,应把握以下三个着力点:

(一)着力于筑牢思想根基

在新形势下,要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建设,首要任务就是要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要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自身的思想基础。具体而言,一要引导青年教师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切实将崇高的理想信念融入教书育人的工作中。二要发挥老教师的带头模范作用,通过传帮带的方式引导青年教师坚守职业操守,提升师德境界,强化立德树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三要引导青年教师做诚信守则的典范,自觉杜绝学术不端行为和学术腐败问题。四要积极探索青年教师喜闻乐见的思想教育形式,通过丰富多样、易于接受的教育形式来引导青年教师从本职工作做起、从自己的生活点滴做起,真正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青年教师的精神追求,外化为青年教师的自觉行动。

(二)着力于环境和氛围的营造

一是坚持正确的师德舆论导向。要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传播优良师德师风的主渠道作用,把师德规范和高尚师德品质内容贯穿到青年教师培训、优秀师资培养、社会服务活动、典型事例宣传和舆论热点难点的引导中去,弘扬为人师表的良好师德风范主旋律,巩固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二是深化师德教育实践活动。积极探索通过志愿服务、道德实践、模范评选等青年教师喜闻乐见的形式,发挥高校资源优势,开展师德论坛、讲座等活动,评选表彰师德模范、树立师德榜样,形成修身律己、崇尚师德的良好风尚。三是弘扬传承优良文化传统。各高校要注重发掘与传承本校优秀的文化传统,发挥其在师德建设的渗透和熏陶作用,重视构建彰显时代特征和具有德育特色的人文景观和文化设施,使师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师德教育,达到以文化人、浸润师生精神与道德情怀的效果。四是营造健康的传媒环境。搭建网络课堂、论坛及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针对青年教师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设置议题,既增强正面引导又注重互动交流,积聚“正能量”,增强实际效果。同时还加大对网络新媒体的监管力度,消除干扰和杂音,避免不良网络文化和思想对青年教师的负面影响。

(三)着力于师德制度建设

一是完善师德规范制度体系。根据青年教师的实际,建立集教育、宣传、考核、监督、激励和惩处于一体的制度体系,逐步推进师德规范制度的完善。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保障链条,确保师德制度规范在实践操作中具有约束力和可行性。二是强化政策保障,要使政策指向成为青年教师师德建设风向标,将师德具体要求贯彻到高校发展规划、人才引进、综合改革举措、教学科研活动等重大政策当中,特别是在青年教师评优评奖、科研立项、职称评定、岗位聘用晋级等具体政策措施,实施师德失范一票否决制,发挥起制度的激励作用和约束作用。三是健全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要站在全局高度谋划青年教师师德建设,不断增强责任担当,健全理顺工作机制,敢抓善抓,并积极组织好宣传、组织、人事、工会、学工等各条战线的力量,打造强势工作队伍,合力建设德高品正的青年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