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amwork有哪些“直击灵魂”的教学方法?
浏览量:
添加时间:2016-10-17 14:14:36

     

 当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日益成为就业市场重要的考核标准,课堂小组学习便凸显出其重要性。可教师们真的懂如何组织好小组讨论课吗?

老师在讲桌上唾沫横飞,学生在讲桌下昏昏欲睡。没有课堂参与度,没有发言积极性,一些大学生甚至连同班同学的名字都叫不出来。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该如何创新形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自主学习?课堂小组学习无疑是一个可以改变这种窘境的教学方法。

数据链接

麦可思研究显示,对于中国2013届和2014届本科毕业生来说,母校的教学需要改进的地方中,排在第二位的是无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2014届:48%2013届:49%),课堂上让学生参与不够排至第四位(2014届:29%2013届:31%)。

 
 

 

 

 

 

 

 

 

 

 

 

 

又爱又恨,不做不行

 

又爱又恨,不做不行

高等教育领域关于课堂小组学习积极意义的探讨非常多。比如卡内基·梅隆大学艾伯利教学卓越与教育创新中心从学生和教师两个角度说明了小组合作的重要性。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学习接收多种观点,表达自己的观点,解决自己无法单独解决的复杂问题,锻炼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另一方面,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作业,可以帮助教师减轻评分的工作量。

尽管课堂小组学习能让学生更好地接收知识,但当小组人员和小组任务的设置考虑欠佳时,课堂小组学习也许会产生反作用。比如当小组成员搭配不平衡(比如小组中男生很多,女生只有一两个),团队合作时就可能有成员会被边缘化;如果小组中有学生离开团体单独完成小组任务,小组中其他学生学到的东西也许就会变少。所以,在课堂小组的分组上,教师应考虑更多——不仅要了解学生的特长,将互补的学生放在一起,对沟通能力不强、知识了解程度不够的学生保持密切关注,还要注重公平性,避免任何形式的歧视存在。

对于课堂小组学习设置不当带来的负面作用,南俄勒冈大学犯罪学副教授艾莉森·伯克表示,学生们讨厌小组合作,甚至老师也讨厌小组合作。伯克曾做过如何有效地分配小组任务的研究,在她看来,我们喜欢自己做自己的工作,学生们都希望自己对自己的成绩负责。但当我们越来越需要让学生为就业市场做好准备,让他们成为小组的一员进行团队协作就变得极其重要。

于是此时,高校教师们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设计课堂小组和小组作业才能保证学生的参与度并让他们学到东西?

小组学习的四大法则

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教学中心教学发展主任迈克尔·斯威特认为,有效的课堂小组作业应该是简单地给各个学生小组一系列数据,然后让学生做一个艰难的决定。在斯威特看来,这和给法庭陪审团一大堆复杂的信息让他们做出有罪还是无罪的判断类似。学生们的精力被集中于分析不同的证据,互相权衡彼此判断的标准,使用学科的理念,在争论中得出他们认为的最佳结论。

所以按照斯威特的理论,团队项目采取的形式应该是给出X,学生们需要决定Y”XY的设定以学科、话题和教学目标为基础。斯威特根据经验归纳出了四条实施课堂小组学习的基本原则:

1.有意义的难题

学生们需要针对一个难题、案例或疑问证明某个概念的实用性,这样才能充分理解这个概念。教师不应要求学生直接讨论一些抽象概念的区别,而要把这些区别放在一系列可能发生在教师所授学科的具体情境下进行讨论。这一原则的内涵是创建一些与所授学科有关的案例研究。

2.特定的选择

对于老师提供的案例,学生们需要运用课程理念做决定。在提问时,教师可以这样问:下面三个表述中哪一条是当事人最有可能同意的?公司应该购买、租赁还是出租一队卡车?安德鲁·卡内基和约翰·洛克菲勒到底是强盗大亨还是行业领袖?这座桥哪一部分的设计是最危险的?学生小组需要为他们作出的选择写一个简短的说明,最重要的是他们首先要有自己的立场。

3.同样的问题

教师给所有学生分配的应该是同一个难题、案例或疑问,这样他们就会关心其他小组是怎么想的,从而积极地投入到课程的内容中去。站在学生角度他们可能会想,如果他所在小组分到的和其他小组分到的问题不一样,他会没有精力思考其他小组的问题的细节,也可能不关心其他小组是怎么回答的。但是当他的小组和其他小组面对的是同一个问题但出现了不同的结论,则会想听一听是什么样的思路导致其他小组得出和自己的小组不一样的结论。

4.同步的汇报

如有可能,学生们应同时报出他们的选择,这样可以避免小组的最终结论不会受彼此的影响而被改变。当处于少数的学生相比其他学生得到了一个更好的答案,而小组的汇报是按顺序一个一个来的,这一小部分学生会由于其少数派的地位越来越明显而改变他们的答案。为了让小组的回答不受影响,老师可以采取让小组成员举起可供选择的卡片(A,B,C,D),让学生在教室墙上张贴小组回答和简要说明等形式,尽量做到同步汇报。

效果评估应全面

对高校老师来说,评估课堂小组作业并不是件易事。对于课堂小组的效果评估,卡内基·梅隆大学艾伯利教学卓越与教育创新中心提出了三条建议供高校教师参考:

1.既评估团体,也评估个人

勤勉用功的学生感到个人成绩取决于没有做好分内之事的队友时,可能会对团队合作抱有消极态度。解决这一危机的方法是教师除了评估整个团队的作品,还要评估学生的个人所学和表现。

对小组的个人进行评价可以采用多种方法。一些老师会将学生个人的作业加入小组项目中去(比如小论文),还有一些老师会将小组项目与课堂测验挂钩。不管老师采用的评估形式怎么样,学生的小组表现和个人表现都会反映在他们的最终成绩中。

2.既评估作品,也评估过程

如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是教师所授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评估学生的小组合作过程就变得相当重要。小组合作过程的评估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进行,例如学生是否有能力提供多种想法、对于和自己不同的观点是否能认真倾听、是否公平地分配工作量、能否化解内部矛盾和能否做到有效沟通,等等。

由于老师无法做到全程观察学生小组的动态情况,老师通常需要依赖的是小组成员的自述报告,报告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

团队评价:每位小组成员对小组的总体情况和操作过程进行评价。

同伴互评:每位小组成员对队友为小组贡献的程度进行评价。

自我评价:每位小组成员记录和评价自己对小组做出的贡献。

需要注意的是,什么时候让学生写评价报告,以及是否匿名等问题都需要教师进行综合的考量。同时,由于学生对于小组合作过程的评价是主观的,因此在评价彼此时难免并不坦率。但当教师将学生的过程评价与对最终小组作业的评价结合起来,它们就能告诉教师这个小组是怎么运作的,是否有大的问题(比如存在问题的小组成员或是成员间有严重冲突),这可以帮助教师反馈意见和评分。

3.明确你的评估标准和评分等级

教师只有先给学生说清楚自己的评估标准是什么,学生才能理解老师的期望值和标准。更为重要的一点是,该如何权衡小组项目中各种组成部分在评分等级上占的比重?

以下这些问题是教师必须要思考的:

学生所在小组的表现和学生个人的表现在他的最终成绩的评分上各占多大比例?

小组作业的评估和小组合作过程的评估各占多大比例?

同伴评价和自我评价的比重该如何分配?

外部客户的反馈是否也要纳入小组作业评估里?如果需要纳入的话,你会征求哪种类型的反馈意见:对产品的反馈(比如小组的作品是否有用,它是否是个不错的解决方案/设计),还是对过程的反馈(比如该小组是否做到了和客户有效沟通,是否在截止日期之前完成)?

小组合作学习于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从前期的小组成员分配、小组作业设计到后期的效果评估,美国高校的课堂小组合作方案已设计得较为成熟。目前,国内不少高校正积极推广课堂小组讨论形式的教学。高校教师可以吸取国外经验,不断探索,灵活调控教学过程,使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更优质高效。因为当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越来越成为就业市场重要的考核标准,适当引进课堂小组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十分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