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水课”到“金课”:教师最需要的是教学设计意识
三个问题判断你是否具有教学设计意识:
问题1:你在进行教学设计或者在课堂上,是否每一个教学事件都有意向性,所谓意向性就是指是否是有目的地在做一件事。
问题2:你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是否会意识到每一个教学事件导致学生所发生的变化?
问题3:你在设计和实施活动的时候,是否会去考虑每一个活动和目标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有意识的教师经常做下面的几件事:
1.有意识的教师经常要反思,反思课堂中的目标制订和达成目标的策略是否合理。
2.有意识的教师要知道如何确定目标,设计活动帮助学生达成目标,评估学生是否已经达成了目标。
3.有意识的教师会从多个视角来不断地优化教学策略,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优化和提升教学质量。
心法1:促进学生发生很简单
促进学习发生的逻辑几乎都已经确定,那就是重视概念和概念所在的情景、利用学生的旧知,学习过程中不断让学生外化表达、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的反思,鼓励学生简化学习的知识并形成个人版本。这个逻辑就是教学设计的主逻辑,不能把情感、动机或者全脑当作逻辑。
心法2:目标是教学的指南针
如何教有效,如何设计活动有效,如何设计评价有效,有效无效都是和标准对比说的,目标就是教学的指南针。要撰写可观察的目标然后指导教、指导学、指导评价。如果你认为写可观察的目标“肢解”了整体意义,那就要通过突出核心大概念或者突出要解决的问题整合目标。目标不可观察就是假目标,目标不是围绕核心概念或者问题解决就是傻目标。
心法3:教师的示范是特别重要的
人是通过观察和模仿学习的,教师的讲解和示范是最有效的信息传递方法,一群再聪明的天才也讨论不出如何做原子弹,除非有原子弹的专家讲解。教师讲解的时候往往会犯错误,那就是因为教师是某个领域的专家,他的很多知识都是自动化的,因此他做的时候会轻松快速,但是如果他不把如何思考的过程告诉给学生,实际上学生还是比较茫然的,学名叫认知负荷过大。
心法4:大量的练习是绝对必要的
学习最终还是要获得技能,无论是概念的学习还是技能本身的学习,都是把一些概念或者技能自动化,那么如何实现自动化,唯一的方式就是刻意的练习,一般来说需要训练21次以上。练习就相当于在草地上走出一条路,多走几趟,隔几天就走走才能把路走得很亮。类比来说,大量的、有目的的练习,螺旋式的练习是绝对必要的。大量的练习就是让大脑形成套路和模式,给要学习的知识和内容所在的神经元连接更多的血糖,促使其更加固化(大致的意思)。
心法5:学习活动的设计要由简到难
学习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结果,教师的责任就是通过活动一步步引导学生上楼。在设计学习活动的时候,最担心的错误之一是直接扔给学生一大块生肉让学生吃,也就是任务太难学生根本无法完成,最担心的错误之二是活动和目标没有一毛钱的关系。错误之一需要教师更多的胖设计来预防,或者说教师要提前设计“满”各种不同认知层次的活动,实际可能只用一部分,但是设计不同认知层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设计学生心理过程。错误之二需要教师依据目标设计活动,如果目标和活动两者之间的关系需要设计者解释才能明白,已然失败!
心法6:反馈是有效教学的生命线
没有反馈是一切无效教学的根源,反馈是有效教学的生命线,在学生忘掉答案之前要给予反馈。反馈要有增量,不能说给学生说个成绩,反馈是为了改善下一次的表现,给学生以心理支持!有效的反馈都是包含信息增量的反馈!其中矫正性反馈和内反馈被认为是特别有效的,矫正性反馈说的是告诉学生他们哪里做得好哪里做得不好,内反馈就是让学生完成学习后自我对话,知道了啥,学会了啥,能做啥了。
心法7:突出核心大概念
少则得、多则惑。一把胡椒面撒进一大盆汤没啥味道,但是撒进一碗饭很有味道,学生的注意力和大脑的认知资源都是很有限的,要把课程的核心概念反复提,重复提,保证核心概念为学生所重视,这样才能真正地掌握。
资料来源:周付安《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