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学院(部)、相关单位: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进一步推进教育强省建设与高等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助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和“四新”建设,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高产教协同育人成效,提升高校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和高校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深入贯彻落实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整改方案要求,学校决定举办第五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暨第五届省赛选拔赛(以下简称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赛主题
教学创新赋能 数育财经人才
二、大赛目标
紧扣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主题,持续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推动教学创新和课程思政建设,充分发挥教学创新数智赋能的驱动作用,为全面促进学校培育高质量财经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三、大赛组织机构
大赛设立组织委员会(简称大赛组委会),组成如下:
主 任:童猛
副主任:岳宏 杨楠 王菁华 祝国平
成 员: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教务处、人事处(党委教师工作部)、校工会、党委宣传部负责人、各学院(部)院长(主任)
大赛组委会下设办公室,负责大赛具体工作的组织、协调与宣传。由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教务处、人事处(党委教师工作部)、校工会、党委宣传部负责人、各学院(部)院长(主任)按席位制构成。大赛组委会办公室主任由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担任。
四、参赛对象
1.我校在职教师,主讲教师近5年对所参赛的本科课程讲授2轮及以上。
2.参赛教师以个人或团队形式报名均可。若以团队形式参赛,团队成员应包括1名主讲教师和不超过3名团队教师。
3.主讲教师及团队成员不存在师德师风、学术不端等问题,遵纪守法,无违法违纪行为,五年内未出现过教学事故。
五、组别设置
鉴于我校学科分布实际情况以及往届大赛要求,拟按照“新文科组”“新工科组”“基础课程组”“课程思政组”“产教融合组”5个参赛组别组织报名及后续比赛。
六、赛事流程
大赛分为学院(部)初赛选拔和学校决赛遴选两个阶段。
(一)学院(部)初赛选拔阶段。2025年1月19日前,各学院(部)根据大赛要求自主组织完成初赛,比赛环节、评审方式等自行设定。初赛后根据《吉林财经大学第五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暨第五届省赛选拔赛各单位推荐名额》(附件1)推荐参加学校决赛选手。推荐名额表格中为推荐人数下限,各个职称之间人数不可调串。在完成推荐人数下限的基础上,如有优秀选手,每个单位可多推荐1人。
注:曾获省级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及以上或获省级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及以上的教师报名参赛,可以算入本学院(部)名额内申报,也可选择不占用本学院(部)名额单独推荐。
为精简参赛教师报名材料内容,提高填报工作效率,本年度起学校将采取网站报名的形式收取参赛材料,具体系统填报方式及材料要求,待学院(部)完成推荐后另行通知。
(二)学校决赛遴选阶段。决赛通过现场评审方式进行,具体时间另行通知(拟定于开学前一周)。学校将组织专家评审,设置校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评审结果经公示无异议后,学校将依据专家评审意见在限额内择优推荐参加省赛的教师,将申报材料报送省教育厅。
七、材料要求
各学院(部)完成选拔工作后,需在2025年1月20日前将《吉林财经大学第五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暨第五届省赛选拔赛学院(部)推荐表》(附件2)发送至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指定邮箱,命名为“学院(部)名称+推荐表”。
八、其他事项
(一)各学院(部)请高度重视本次赛事,做好大赛的宣传动员、组织实施工作,以赛促教,赛训结合。鼓励以往参赛获奖教师发挥“传、帮、带”精神,帮助指导本届参赛教师。
(二)各学院(部)必须严格审查参赛教师资格,主讲教师及团队成员无违法违纪、师德师风和学术不端问题,且近五年无教学事故。团队成员可作为主讲教师报名参赛,参赛教师不允许重复担任团队成员。
(三)参赛教师在备赛过程中,应保证各参赛材料的原创性,不得抄袭、剽窃他人作品,如产生侵权行为或涉及知识产权纠纷,由参赛教师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四)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届时将组织系列赛事培训,各学院(部)的参赛教师请积极参加培训学习。
(五)大赛结果将作为纳入学院和教师绩效评价考核体系的重要依据。
(六)相关赛事要求以本年度全国及吉林省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正式通知下发后为准。
九、联系方式
(一)联系人:王鸿儒老师
(二)电 话:17604310830
(三)邮 箱:jfzx@jlufe.edu.cn
附件:
附件1:吉林财经大学第五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暨第五届省赛选拔赛各单位推荐名额
附件2:吉林财经大学第五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暨第五届省赛选拔赛学院(部)推荐表
注:第四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评分标准详见链接
http://cftd.jlufe.edu.cn/info/1029/2183.htm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2025年1月10日